201801/17

分享

    分享:

国产检测仪器设备质量提升与应用推广会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 点击量:392
 此次会议旨在帮助质量稳定、性能好、能满足检验检疫工作需求的国产检测仪器走入检验检疫系统,给检验检疫系统的技术人员打开一扇了解国产检测仪器的窗户,为企业和检验检疫用户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
    QQ截图20180117103639
  国产检测仪器处境尴尬
  2015年,“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仪器设备统一招标采购”公告显示,总采购金额是2.8亿人民币,其中国产仪器设备只占2.2%。成都质检院采购1142万仪器设备,100%采购进口产品。
  在国内仪器行业,这是两个耳熟能详的案例,业内人士常常用它们来说明国产仪器生产企业面临的处境。
  近年来,我国对科研领域的投入大大增加。一些科研单位购买仪器时,只买进口的,即使价格比国内的贵上十多倍也无所谓。有人调侃,科研经费一拨,大部分钱都跑到国外仪器商手里了,拉动内需其实都拉动的是别国的经济。
  进口科学仪器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主要市场。记者了解到,在检测仪器领域,岛津、安捷伦等外资企业长期占领我国市场。功能、参数几乎相同的实验室检测仪器,进口价格相较国产的高出不少,但仍成为客户首选。
  与此同时,国内科学仪器行业飞速发展,和国外产品的差距逐渐缩小,但是长期以来国产科学仪器的研制与应用存在着极不匹配的尴尬。
  北京先驱威锋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范飞曾向记者坦言,在一地级市药监局的招标书中见到过“要求仪器支持七国外语”的说明。标书并不是根据实际需要写,而是为了排挤国产设备,把特定指标故意写高。
  国产科学仪器为何屡遭冷遇、备受排挤?
  “科研人员不敢浪费自己的金钱和时间。” 中科院化学所副研究员袁景和曾经表示,“你(国产仪器)再便宜,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评价你。”
  他所反映的问题直指长期以来仪器研制与应用存在不匹配的现状。一台科学仪器在实际工作中的灵敏度、精确度、稳定性,都是仪器购买厂家的重要问题。这些数据也反映了仪器被市场接受的程度。
  对用户来讲,没有权威的验评数据是不敢购买国产仪器设备的重要因素。很多单位因为不了解国产仪器设备的适用范围和怕担风险,怕技术不成熟,而宁愿高价购买进口仪器。
  验评项目破解难题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王新会长在28日举行的国产检测仪器设备质量提升与应用推广会上致辞表示:“要实现中国制造的大国向中国制造的强国迈进,离不开国产检测仪器设备的质量提升,这就需要我们做一些事情来验证、评价、提高国产仪器的质量。”
  “在研发设计和制造、销售方面,是国产仪器生产厂商可以自主完成的工作,但是对于验评工作,作为仪器的推广、应用、使用的重要一环,仪器厂商却无法独立完成。”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处处长刘来福表示,“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有必要在客观、公正、有权威的国产仪器验评平台,集中对国产化仪器进行各种实验参数的验评,为国产仪器设备的推广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权威数据,为用户提供公平、公正的参考数据,还可以对国产检测仪器设备的性能改进、升级换代提供思路。”
  2013年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北京市科委共同创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开启了国产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服务的勇敢尝试。国产仪器的验证与综合评价服务项目(以下简称“验评项目”)可概括为“选尖子、选权威、验性能、评体验、出报告、出订单”十八字方针。验评项目在科学仪器行业分领域调研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帮助创新成果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工作内容由“创新端”向“市场端”的拓展。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刘德平介绍说:“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证与评价是一项全新的研究,没有标准可循、没有先例可参照。4年来,在北京市市科委的信任和支持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连续四期参与了市科委组织的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课题研究。从‘试点项目’到‘培育项目’,从‘研究与实践’到‘市场化推广研究’,我们先后对来自北京、上海和大连的18家企业的24台国产检测仪器开展了验证与综合评价工作。”
  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项目就是要搭建国产检测设备厂商与检测机构对接和交流的平台,为解决国产检测仪器市场推广中缺乏权威的技术验评数据和检测方法的瓶颈问题提供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从而解决因为缺乏权威公正的第三方评价,导致国产科学仪器进不去高端实验室的尴尬现状。

为你推荐

更多
  • 赛莱默公司(Xylem)

    赛莱默公司(Xylem)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联合发布利用现有技术中国污水处理行业年碳排放可减少39.4%
    2016年12月9日,在第十一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全球领先水企赛莱默公司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联合发布最新研究报告《中国污水处理行业碳减排路径及潜力研究》。报告指出,利用现有技术提高污水处理综合能效,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1600万吨,为2015年总碳排放量的39.4%。在此基础上,采用可持续新型工艺,可挖掘更多碳排放潜力,有望使污水处理实现“零碳排放”,成为名副其实的“能源工厂”。 2016-12-11